襄阳,迫使刘备上表祈罪,以安天下之心。”
“不可!”荀攸和程昱一样最早知道这消息,见程昱撺掇曹操出兵,急忙出言制止:“江汉之间,北军无用武之地。即便获胜,孙权必不肯作壁上观,若再与刘备联合,恐重蹈赤壁覆辙。明公慎之!”
曹操没有表态,他知道事关重大,应当充分听取意见。于是抬头看看一旁沉默的荀彧,主动问他:“文若,汝之见如何?”
荀彧似乎早料到有此一问,出班拱手,平静地回答:“左将军意不在晋封诸侯,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阳谋也。明公若许之,则公器贱用、坐大诸侯;不许,又成众矢之的;讨之难胜荆州水军;由之则明公威望荡然无存。如此四难之局,不可不察也。”
“似此当以何为啊?”曹操不满意荀彧只摆问题不说办法,追问一句。
“荀彧愚钝,一时难有对策。”
“嗯——”曹老板的语气带着不快,却没有发作,而是转脸去问另一个人:“文和,汝权谋过人,可有对策?”
有着“毒士”称号的贾诩被点了名,他依然面无表情,捻了下胡须,胸有成竹地回答:“既为阳谋,则无法可解。”
“如此说来,孤只好任大耳贼欺辱不成?”
“非也。不可阳对,未必不能阴对。”
“何为阴对?”
“韩遂远在西凉,虽贪婪成性,却目光短浅。主公可遣使安抚,赠以重礼、许以厚禄,以安其心;陇蜀素来不睦,若阴结张鲁,允其爵位,使攻刘璋,此二路亦不足虑;至于孙权,虽与刘备同盟,然觊觎荆州,早晚必生嫌隙。主公可增兵合肥,威慑濡须口,令其不敢造次。至于刘备之表,绝口不提便是,待事迁时移,不了了之矣。”
“嗯,”曹操仔细琢磨贾诩的建议,越想越有味道,心情也好了起来,再看众人时脸上又有了笑意:“文和之见诸君以为如何?各人都讲讲,不须藏拙。”
“太中大夫之谋缓急有序,切中要害,王基以为可以施行。”说话之人是从屯田司马一跃成为曹操近臣的王基,此时他已官至公府参军,与主簿杨修一文一武,同为曹操的私人秘书。
杨修见王基出来表现,也不甘落后,奏道:“西凉军素无信义,虽以恩结,亦须提防。魏公还须增兵潼关,嘱三公子与夏侯渊加强戒备,防贼偷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好!便依诸卿所言,各自行事。至于荆襄进表使节,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