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问题是,要把技术落实成结果,靠刘禅和向朗、傅灿三人肯定没戏。成功的事业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一群能够收集精研农桑技术、普及新农具及耕种方法的人来提供执行保障,再厉害的技术也只能躺在纸张里落灰。
人从哪来?这就不是刘禅能搞定的事了。想来想去,只好再次向公安的孔明师父求助。诸葛亮收到信,立刻动员治下所有县乡,遍寻精于农事者赴醴陵集中培训,一并落实推广。这件事才算真正上了轨道。
三个月后,夏收时节。
醴陵的平均亩产翻了一番,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消息传回公安,将军府、长史府乃至整个荆州一起震动。以农业作为支柱的时代,亩产翻倍意味着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有杆秤。
向朗等人可算熬出头了,公安的嘉奖说到就到。县令杨戏调任督掾从事,主簿傅灿接任醴陵县令。向朗记功一次,加俸一级,今后大概率会从副职提为正职。
新政也用再推广了,有了产量说话,各地都主动派人来学习经验,谁都想把先进技术带回去让自己的产量也翻个倍。
刘禅这天命者的光环也戴得更稳当了。算一算时间,他在醴陵也耗了快一年,是时候功成名就、打道回府了。
至于三县的改革,刘禅并不担心。所谓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大势既定,再想翻天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务性的工作有向朗在,刘禅心里还惦记着工掾的马车改造,搞了这么久李譔还是不得要领,已多次来信向刘禅求助。
临别要去跟静怡辞行,刘禅便到街上买了许多零食,带着一起去医馆。本想跟师姐好好说几句话,谁料产科也跟新政一样热火朝天,队都排到了下个月,一天也闲不下来。
这也是刘禅的功劳,上次产妇安全接生后,刘禅便派人去街头巷尾造势宣传,这名声越传越神,又是免费接生,慕名而来的人自此络绎不绝。静怡和女医们从早忙到晚,日日昏天黑地,完全腾不出空闲来。
刘禅想跟静怡说话,静怡何尝不想?怎奈实在抽不脱身,才说了两三句就有人来催,只得撇下刘禅自去忙碌。刘禅坐了一阵冷板凳,眼看时候不早,只得留张字条悻悻而回。
此时天色略微转暗,大户人家都已挂起了灯。刘禅的八名侍卫分成两股,前后簇拥着马车在官道穿行。经过一片民居,两旁俱是泥墙木顶的矮房,摇曳的灯光打在墙上,闪动出诡异的阴影。
前排的侍卫忽然摆手,做出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