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出现再次拯救了部下的心态,每当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公子就像翻涌的波涛下扎进的一根定海神针,瞬间风平浪静。这样的刘禅在向朗和傅灿这两个一线员工眼里早已不只是主公的儿子,他更像是救星,总能在危急关头把局面扭转过来。
刘禅也对得起这份期待,听完二人的汇报,眼皮都没眨便下令接收所有报名的农户。财大就是气粗,向朗他们愁白了头的事,到了商务司主事这里也就一句话,果真是硬气。
除了底气,刘二公子还有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人跑到了官府这边,自己固然不好过,但地主们就能好过了?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假,可一旦离开了劳动力的加持,它也就是个闲置资产。没了农民的耕种,那地自己能长出庄稼来?这场博弈已到了梭哈阶段,比的既是实力也是意志,这时候怂,就会输的裤衩都不剩。
当然,这时代原本也没有裤衩。除此之外,刘禅的结论完全正确。这不,以黄宣、夏珂和古风为代表的地主们的确坐不住了。官府将农户大量抽离,对于他们而言不啻于釜底抽薪。农业对季节高度依赖,一旦错过播种的时间窗口,那就只能干等到下一季,这损失可就大了啊!
三个大聪明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用工荒,不得已再次聚在黄宣庄上商量对策。由于情况不尽相同,三人的心情也大相径庭。黄宣流失的佃户最少,虽也担忧,却还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夏珂家佃户走了一半,影响颇大,他其实已经动摇了,来此无非碰碰运气,若讨论不出结果就准备跪了;最惨的是古风,这人性格暴躁,平素对自家佃农极不友善,新政一出,人跑了七七八八,地大部分都荒了,处境可想而知。
三人各执一心,气氛便也不怎么融洽。夏珂想投诚,古风要顽抗,黄宣眯着眼态度暧昧。讨论会成了古风的个人发泄场,一场密谋不欢而散,密是密了,却啥结果也谋不出来。
夏珂回到庄上迅速做了决定,亲自到县衙求见向朗,准备拥抱新政。
向朗自然一百个欢迎。夏珂虽不是什么响当当的人物,但却是投诚的第一人,表率意义重大。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如果地主们都跟他学不再对抗新政,事情便容易多了。
双方一拍即合,很顺利地签了约。夏珂拿到了保障,新政打开了局面,这是个双赢的结果。老夏捧着那份契约反复地看,不住地后悔为何没早点来。
按照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变,自己只让渡经营权。在此期间,官府按照丰年的产量,以实时粮价折算成钱支付租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