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算有人撑腰了。”
向朗松了口气,脑袋里闪过这个念头,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唱诺道:“治掾从事、三县督政使向朗,携醴陵县及各督政官员,恭迎公子大驾。”
“恭迎公子大驾。”向朗身后的一众官员跟着一起施礼,阵容倒也像那么回事。
刘禅高坐在车架上,没有像往日那般平易近人,面无表情地回了句:“诸公免礼,且往县衙议事。”便示意邓艾指挥部队进城。
向朗明白公子这是在立威,只有立住了威后面的事才好开展。其他人却不明所以,只觉得这娃娃年岁不大架子却大得紧,对向从事这位副掾主也没个好脸色。再看那一屯兵士,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看得人直发怵,真不知主公派这幼子来此究竟是何打算。
人马物资安顿已毕,公子禅进了县衙大堂。年仅四岁的小人儿高坐主位,在一众地方官看来多少有些不协调。但没人敢小瞧这娃儿,除了他的身份,还有传闻中的事迹。就算这两样你都不在乎,那随行的一百精卒也能时刻提醒你放规矩点儿。
此时的刘禅早已见惯大场面,应付这区区小县自不在话下。他也不着急,从容地理了理衣袖,用平和的语气问向朗:“向先生,新政目前是个什么情况?”
话问得很干脆,开口便直入主题。向朗早有准备,侧目去看醴陵县令。这县令刘禅认得,正是四大家主中那个完全不想做生意只想着做官的杨戏。醴陵原先的县令姓黄名宣字显扬,属长沙黄氏。在这县令的位子上已坐了七八年。他自己家就是县里的大地主,向朗来此改革,黄县令阳奉阴违、带头消极对抗,被向朗告在孔明那里,诸葛军师便找到在官学辩论会上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杨戏,问他有没有兴趣到醴陵赴任。
杨戏做梦都想从政,现在天上掉下这么大一块饼他还能不接着?当即领命动身,来到醴陵配合向朗工作。
见向朗示意,杨戏忙命人取出账册,一一码放在刘禅案前,躬身回答:“向督使到县以来,改革诸事阻力甚大,颇难推行。故命属下等先摸查土地情况,别寻他法。此为县内在册耕地数据,请公子过目。”
刘禅没有去动账册,抬头问杨戏:“杨先生既为县宰,县内之事必了然于胸,还请先生为我讲讲。”
“诺。醴陵县在册耕地二十万亩,其中良田十万。地主四十八户,拥地五千亩以上十一户,以前任县令黄氏良田一万亩为最。全县三千八百八十户,计一万六千九百余人,其中青壮劳力五千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