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军没有水师啊!关羽只要不过河,他们就只能干瞪眼。人家别说在对岸打鼓,就是在对岸打屁股,你也没他办法!
“关羽莫非是虚张声势,其实无意攻打樊城?”缓过劲来的文聘恢复了冷静,把憋在心里的疑惑讲了出来。
徐晃也是这样想,但又能怎么办呢?樊城过去是南阳盆地,一片大平原,向北推进到宛城便可进逼许都。这形势就跟当初自家大军逼迫张飞有些雷同,只不过时过境迁,如今力量对比已经掉了个儿而已。以今天的兵力再跟张飞打一仗,能打得过吗?
徐晃心里没底。
樊城加强了兵力,合肥自然便减轻了压力。由于部队调动,曹军暂缓了围城,给了东吴难得的转移时间。城内的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腾空了合肥城的物资,全部搬上船撤往濡须口,去新筑的城坞守御。
把兵力全部收缩回来,孙权这才又有了安全感。濡须口的地形不利于骑兵展开,在这里,拥有水面优势的吴军比在合肥作战把握大得多。
曹操那里休整了三天,第四日一早重新开始攻城。部队甫一靠近,才发现城上虚插旌旗,合肥早已是一座空城。
曹丞相真是哭笑不得。
猛攻了数月,最终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入城,实在令人唏嘘。往好处想,守住了中原的门户,对稳定北方至关重要;往坏处想,东吴战力未损,谁知道他还会不会打回来?
但无论如何,此刻总算是从悬崖边上抽回了一只脚。
接下来的问题是,孙、刘在濡须口和樊城陈兵列阵,应该要先对付哪个呢?
这当然得开会讨论。
贾诩已是首席智囊,再次被第一个问及。先生操着他那标志性的波澜不惊的表情,细声作答:“丞相整顿大军,自潼关转战于此,东西数千里,耗时一年有余。今复夺合肥,中原无忧,只宜重兵坚守,不可轻出。孙权屡败,士气已尽。现屯兵于濡须,不过虚张声势,其主力不久必回江东;至于樊城,乃刘备之疑兵,不足为虑。”
贾诩的意见获得一致赞同。打了一整年的仗,部队的确是打不动了。况且吴军守着濡须口,就跟刘备守着襄阳一样,只有出动水军才能挫动。可这水军你让曹丞相上哪给他变出来?
这根本就不是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压根就打不成。
曹操思虑片刻,心虽不甘,却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