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更精彩!
庞统点点头,未置可否,又去问习祯的意见。
习祯字文祥,南郡襄阳人。三十岁出头,长着一张标准的国字方脸。双眉浓密微微上扬,双目深邃炯炯有神。鼻直口阔、棱角分明,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
见上司发问,习祯点头答道:“处仁言之有理。樊城既有准备,我军自当另辟蹊径。”
说罢起身,走到地图前边指边说:“曹操大军围攻合肥,留曹仁驻守六安,粮草军械皆由各地汇集于此供应前线。既北进无路,何不向东去,经宜城驿渡汉水,向东奔袭两百里,切断随县至六安的这一条通路。曹操援军若来,我军可向南退至江夏,确保无虞。”
习祯边说边指,众人的视线跟着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待习祯说完,张存立刻表态:“此计可行。曹军防御重点设在樊城,宜城至随县一带兵力空虚,小部队行动易于隐蔽。若遭遇大股敌人,部队可退入大别山一带,伺机向南进入吴军防区。”
“甚好,便这样决定了。文祥,你来制定具体方案;处仁,将襄阳之战及历次演习表现最佳的部队筛选一下,编出一千人来。只说是参加演训,行动之前切勿走漏消息。注意新兵比例不得超过一成,选派精干将领指挥,首战务必成功。”
庞统得策辄行,立刻制定出行动纲领。部下们齐声答诺,整个司马所忙碌起来。
军事谋划的同时,外交战也在展开。
既然决定帮忙,左将军便想回一封信给吴侯,言明出兵之意。然而却遭到诸葛亮的反对。孔明认为,偷袭曹操需要突然猛烈,若事先告知东吴,难保不会泄密。江东攻打合肥前不就被咱们给泄了么?更何况孙刘若表现得铁板一块,曹操必然警觉。倒不如故意做出闹分裂的迹象,以此麻痹曹军,更有胜算。
孔明的意见当然是对的。左将军立刻批准,派孙乾执信回绝东吴,并一路骂骂咧咧,生怕事情闹不大。
吴侯是郁闷的。与曹操在这里对峙绝非他的本意,眼下势成骑虎、欲罢不能,已经够让人刺挠的了。
偏偏刘备还来找不痛快。你不帮忙也就罢了,之前去信还能闷头装孙子,这回可好,孙子也不装了,居然找个人骂了回来。
想到此孙权气便不打一处来。都是抢夺地盘,你曹阿瞒为啥厚此薄彼?放着近处的刘备不打,非要来合肥与我顶缸?咋滴,是刘备长得好看还是我江东看起来好欺负?
吴侯在这里生闷气,鲁肃那里却收到一封孔明的密信。内容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