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着非常标准的生活。她没能调入《买活周报》,是上头的意思,不然,以她自己的意愿,早就进周报做左膀右臂,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或许还会在沈曼君告老之后,把张利青那一系的人抬上来做几年傀儡,随后再顺理成章地继承周报主编的位置。
在谢双瑶看来,这样的权力斗争,就像是四季晴雨一样,都属于自然现象,已经不值得感慨了,她既无法阻止人们自发的斗争,其实也无法阻止人们自发的合作,就好像这一次派遣使团前往欧罗巴,本心来讲,她不愿知识教把手插得太深,也不是很乐见定居洋番起劲地掺和,这当然也有预防知识教权柄再度扩大的考量,更重要的还是她本来就有意识,后被智囊团丰富的‘归巢’猜想。
所谓的归巢人物,最典型的就是德札尔格——他既对故乡的政治不满,又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智慧,能够感受到道统的魅力。既然如此,那他的选择也就顺理成章了。德札尔格等人必然会理直气壮地将道统带回故乡去,而且会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将家乡推入道统时代。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想方设法地把买地卷入战争之中,为他们在故乡的发展开路。
从一个道统信奉者的角度来说,德札尔格的做法无可厚非,谢双瑶甚至能想得到,他们在华夏本土也会拥有一部分支持者,在这个阶段,道统的理想和现实还没有完全一致时,人们往往必须在国家利益和道统利益间进行选择——这是百姓的视角,而在她的统治者视角中,问题其实就根本不在选择上:
谢双瑶信奉道统吗?当然是绝对的信奉者,否则她为何选择了这个道统作为买地的立国根基?不过她同样是个现实的人,深知道统在此时仍然是奢侈品,作为一个有国籍的,在位的统治者,在履职期间,如果她能规划的话,肯定是确保道统的光辉先照耀到买地的百姓身上,再依次往外扩散。有余力的话,捎带手帮别人一把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要说为了道统的理想而损害本国的权益,那是只有二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把欧罗巴的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发财,如果她能做得到,谢双瑶并不介意付出一点资源去帮扶,但前提是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打好提前量,且买地本土有余力才行。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