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这就快活满足了么?
虽然和张君子,也只有数面之缘,但不知为何,她有种强烈的感觉, 那就是张天如也不算是纯粹的幸福, 他内心深处,大约仍然有什么伤痕,是依旧没有愈合的。也是这样的伤痕, 令他始终没有成亲的打算。
而这感受, 也难免让她有一丝说不出的怅惘, 顾眉生不怕看到旁人的成功, 她大约不愿看到的, 是成功后依旧无法弥补的遗憾,人之一生,大概总有力所不能及的不完满之处,最终也只能学会接受——这样的思想,是如今正奋起拼搏的她,本能地有些反感的。
然而,即便顶峰的景色,并不完美,还在山脚下的人,也不能因此就不往上爬了。她也是天生意志极坚之人,不过是片刻怅惘,便不再以此为念,而是回去把锦囊交给吴香儿与窦湄,道,“你们外出交际时,遇到这些名士,当可多加结交。这其中也有些不在本地的,不知是否会写信来,还是暂且不知道羊城港这么个小小风波。”
《羊城小报》,影响力必然是有限的,想要让报纸流传出羊城港之外,哪怕是《艇仔粥倡议》,都力有未逮——说到底,艇仔粥倡议,无非也就是表现了羊城港百姓对治安的不满而已,比起外地州县各自的矛盾,这样幸福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就如同东区的百姓,抱怨清水漫道的石子水泥,经过水泼比之前要滑,那你让别区那些还没修起水泥堤岸的百姓,听了该怎么想?那些水泥路都很困难的州县百姓呢,又怎么会附和?
除非是精彩的话本,又或者是耸动的独家新闻,这才会让报纸往外传播,一篇抨击买活周报的文章,对民间来说,就犹如不存在。生活在外地的那些名士,对这件事一无所知,才是合理的。或有亲友写信带了一笔,也只是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而已,要说仔细研读文章,那可能性就很小了。
张天如这份名单,其实是针对未来三数年的准备:如今窦湄出了第一招,还在等对方的反应,只有这样,双方你来我往,纷争逐步升级,而且始终不得调解,影响这才会逐渐扩散,到了那时候,那些远在外地的游历的什么黄德冰、顾绛等有名望,有旧学背景的名士,大概才会参与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