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色,叫人怎么甘心能回到为了几块钱的青菜而斤斤计较,那超市的米粮稍微一降价,便立刻奔走相告,竞相囤货,天气好时,还要张罗着打开米箱,挑拣米虫的日子?
便是根本走不进这样的饭馆,徐三儿等人,也愿意在马路牙子上,蹲着吃些比城内还要更贵价些的便餐,拿眼睛看看餐馆里的动静,看看那些豪客们的言行举止,这也是好的。大哥二哥偶尔也会大发慈悲,请大家进到能看到海的餐馆去,正经坐下来吃顿饭:辣炒蛤蜊、小缢蛏和杂鱼一起炒,一网鱼下来,懒得分拣的杂鱼,说起来也是海鲜,价格却是那些什么黄花鱼、老鼠斑的十分之一不到,其实一样鲜美。对于内城的老百姓来说,也是颇为奢侈的一顿饭了,再要有上点带肉片的菜,虽不说是逢年过节,但对这样的兄弟伙来说,也是难得的大餐啦!
或许是为了要安慰徐三儿,今日大哥居然也把他们带到餐馆来坐下,七八个人凑了个圆桌,点了六菜一汤,吩咐额外加码:一大盘黄瓜、粉条、胡萝卜、干豆腐,配上圆葱辣椒蒜末,拿热油浇了,加酱醋一拌,这就占了大半个桌子了,再有炖杂鱼、炒了一大盘淡菜蛤蜊、梅干菜炖五花肉,炒通菜、南瓜藤,三荤三素再来一个海带冬瓜炖大骨汤,虽说骨头无肉,但有点子肉香味也是难得。
这些菜一上,大家兴致都高,他们这样的人吃饭没有不喝酒的,现在时兴喝的淡啤酒有点贵,便喝加饭酒——现在流行加一点陈皮、话梅、冰糖,煮开后拿去冰镇,上桌前再加点小苏打,虽然都不是难得之物,但这么一调理就觉得不是家中能比的精致。
大家三五杯下肚,面上涨红,话也多了起来,都说些市井间最新的消息,他们这些人,消息自然是最灵通的,在江湖上混得很开,一个最好的证据,就是自行车甚至可以不上锁,哪怕丢了,不知哪里递个话,自然也会照样给送回来,这就可见一斑了。
这种‘有办法’的人,很容易让年轻人羡慕,徐三儿曾经便很向往这样的本事,今日却额外烦闷,筷子不停,话却不多。不过,他本来也说不出什么来,都是听得多些,众人也不太在意,先说完了港区边沿,那片洋番聚居的贫民窟——这些汉人帮闲串子,很多都是这样蔑称的——最近又是在闹着抓赌,听说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