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说着,便摇着头,慢慢地说出了一席话来,直听得众人都是叹息不已,为这徐老爹唏嘘感慨不提——
第1233章 徐老爹晚景凄凉
原来这徐老爹, 说来也是旺地生人——他家原是临城县卖鼎边糊的,这是福建道的特色小吃,原料是调了米糊来做, 若是在榕城这些闽南地方, 多是下了当日的杂鱼蛤蜊来做汤头。
先把米糊浇在锅边, 等凝固了,便铲到汤里去煮,那高汤都是用骨头和海鲜吊起来的, 最是鲜美,出锅时,再撒上一把带叶的水芹菜碎, 香气便被完全激发出来了。因着六姐是福建道起家的缘故,这些福建道的点心, 如今也在广府道、江南道广为传播开来, 徐老爹也是因为调得一手好鼎边糊,在这巷子里颇有一些名气。
但要说他的家事,却是有点儿提不起来了——他本在临城县安稳度日,之所以到羊城港来,也是因为续娶的这个老婆子, 和原配留下的儿女不能相安的缘故。
徐老爹原配妻子,说来也是命苦,孩子尚小, 便因为疫病而撒手人寰, 留下他又当爹又当妈, 煮着鼎边糊, 把一儿一女拉扯成人,好不可怜。好容易, 儿女各自婚配,女儿一家不说,儿子儿媳妇也都能到摊子上来帮忙了——又逢买活军入临城县,临城县繁华起来,他的鼎边糊还十分味美,因而门庭若市,五六年间,在临城县就置办了两处三四间的小院子,都是水泥房,在当时说来也是十分立整了。
儿子儿媳,分去了一处院子,又把女儿的嫁妆填补了一份之后,徐老爹自以为自己责任已尽,因他成亲早,如此也才不过是三十五岁,想着下半生路途遥遥,总是孤寂冷清,也不是个事儿,便动了续弦之念,通过媒人的介绍,娶到了江南道逃难过来的一个寡妇,这寡妇还带了两个半大孩子,两人又生了第三个孩子,这孩子在哪边排行都是第三,因此从小人们便叫他老三,大名倒是没有什么人叫了。
本来么,大家过日子,总难免磕磕碰碰,可这事情要这样说,徐老爹不续弦,胳膊折了别在袖子里,怎么都是一家人,这个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