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说来,英吉利从上到下都不喜欢吃,因此也不擅长吃,不过是胡乱地把东西做熟而已。不过即便如此,她也不得不承认,羊城港的食物要便宜和优质太多了。
在这里,粗粮反而是一种稀缺的东西,用高一些的价格来供给爱好者消费,最普遍也最便宜的——米粉,这东西如果在英吉利还不知道要卖出什么价格呢!这可是稀缺作物白米的精制品,哪个词都够价格往上翻一番的了!?可米粉,在买活军这里,是最常见也最便宜的东西了,因为它可以让人无视米本身的口感,所以,南洋陈米用来制取米粉就成为最普遍的选择,再加上红薯粉、土豆粉,粉类在如今的买地是最常见的穷人美食了。榨菜辣椒拌粉,在平民区可以做到两块钱一大碗,再加两块钱就能来一碟本日的海鲜杂鱼佐饭,三大营养素中这就齐全了两个!
按卢马姬的食量,这够她吃一天的了,她是教师,还能在学校免费吃一顿饭,这么算下来,除了青菜吃得少之外,四五块钱,就能打发一天的饮食,算上房租,一个月剩下三百多文,买买衣服和日用品,不是太大的问题——
你看,这么最省钱的活法,在英吉利都已经是难以想象的享受了!在宫廷中都没有这样丰富的调味和新鲜的海货吃,卢马姬也不会非得说自己就想念什么腰子馅饼了。他们英吉利洋番从来没有试图在羊城港复现过英吉利美食,港区也没人开英吉利馆子,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她担任教师,收入大概也就是这些了,刻苦一些的话,一个月存下两百文左右是可以实现的,不算多,倘若要靠这样的积蓄速度,去读哲学系的脱产自费生,有点儿异想天开的味道,所以卢马姬也一直在积极寻找奖学金的机会。
只是很可惜,她的文章虽然为她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她的才华,可以预见到的是,很难转化为生意上的利润,要找到有远见的船长并不那么容易——英吉利的买卖做得不算是很大的,船也比弗朗基的少,卢马姬要么就只能指望威廉.哈维医生,要么就只能求助于教会,但可惜教会是注定不会喜欢她的论点的,她躲都来不及呢。
有了每月三两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