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的是一个很新鲜的信息, 但也相当的合理, 卢马姬微微点了点头, 这和《万国报纸》不太一样,《万国》的稿件中, 商讯来源是最丰富的, 其次就是欧罗巴各国的近况消息了, 除此之外, 一些风土人情的稿件,供稿者就比较少,像是她写的一些思考文章,更是笔者寥寥。
这不能不说是个相当的遗憾,但也符合买地的近况——在买活军这里,拥有数理化方面的才能,是非常容易过上优裕日子的,同时,买活大学更是拥有让无数学者沉迷不已的知识宝库。可以这么说,从西洋来的学者,人数虽然多,而且很多人在欧罗巴时,也是对政治、宗教、哲学有兴趣的通才,但来到买地之后,也会很快沉浸在理科的世界中。
一方面,忙于把技术落地,换取极其优越的物质享受,一方面则恨不得全天候都学习着未来数百年内,会陆续问世的各种公式、定理。这种纯粹学习而无需考量生计的幸福感,早就把他们给惯坏了,让他们失去了思索人生意义的动力。
蔓延在华夏的实用主义,使思考成为无利可图之事,这是卢马姬早已观察到的现象,她也知道,这是因为洋番的总人数还是太少,所以和她有同样爱好者不多。不过,哪怕大家不愿自己费力去思考,但也还是愿意汲取一些别人的思考结果,大概这会让他们有一种自己也拥有了智慧的错觉。
也因此,卢马姬得到了机会,可以经常在《万国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说实话,有时候她的文章比较潦草,思绪也很凌乱,和汉人的报纸书本无法相比,她认为这是因为她没有受过太系统的精英教育,因此,她很希望能进入大学,锤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一个尚且只能算是作家学徒的洋番女人,突如其来地得到了一个主流报纸主编的邀请,而且,在事前她们素不相识,只是在一次茶话会上,第一次相见,张利青就对她发出了面谈的邀请,卢马姬甚至有一种感觉,就是张利青似乎就是为了见她而来到这个茶话会上的。
竟得到如此重视,而且,第二次就直接提出了这样的邀约,这件事听起来,简直好得有点儿匪夷所思了,卢马姬也不免要掂量自己,她有什么值得如此重视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