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部份,这里也是有窍门的,就好比抽调人手组成铁路专家组去袋鼠地,这个要说服厂里出人,得稍微走个弯路——城际铁路修起来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哪里?
除了袋鼠地之外,其实就是矿山了,不用单对单和厂区谈,可以引入厂区附近的大矿区,把合作给牵起线来,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工人,回华夏之后,先不回厂,而是去矿山指导,增建铁路,矿区当然也会对厂区的原材料供应略做倾斜。
——总的说来,远外援助也不是纯粹的付出,肯定都是有好处的,对于人才本身来说,是很难得的锻炼机会。作为牵线拉媒的官方‘牙婆’,人事局角度要多样化,要能从矛盾中找到共同的利益。
别看崔秀英对外抱怨连连,好像这活儿很难,这也无非是为了夸功争荣,顺便要政策、推工作的手段罢了,实在的说,这个铁路组的组局,她还是有把握的。
但接的这个新活,对她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挑战了,不但人才要求高,而且还是比较冷门的陆上亚欧走廊地区,这个地方从来就不是买地的发展重心,崔秀英对其的关注也很少。起码人事局这块,没有组过类似的局。就连通古斯,都没怎么打扰到他们这块来。通古斯被上层拿去安置辽东边军了,算是保守派的地盘,和敏朝的干系也比南边大。
“要找到完全满足需求的全才,基本没戏。”
这是她一边啃着辣椒花卷,一边做的第一个判断,不过这对崔秀英来说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打击,完全吻合需要的人才基本是不存在的,一个人满足不了,那就拆分需求,分散着来。
“鞑靼、女金、哥萨克这些土话的通译……”首先要明确的是语言需求,崔秀英为此还又还写条子去申请调阅情报局的公开档案,也就是和沿路途径国度相关的那些信息,历年来被收集整理成的档案——除了这份档案之外,在羊城港估计找不到第二个了解这些小国、部落的人了,万里之外,没通商路,而且僻处内陆,不通水运,要不是借道该处,那里的百姓一辈子也不会和羊城港有任何的交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