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结论的事件,最后都要她来决策,也只有她这里定了调子,底下人才能放手去干。
谢双瑶虽然坐在羊城港足不出户,但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书报告,却能让她对华夏四角的生活都有非常具体的认识:在天灾后人口大量迁入迁出,显得格外动荡的北方,治安问题和新迁民族的融合问题,是突出的。相对富庶的南方,移风易俗,本地新老百姓冲突,这两关不容易过。南洋、黄金地、苦叶岛、袋鼠地乃至大食港、东非,各有各的尖锐矛盾,处理不好,都会动荡买地在当地的根基
一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还会浮现,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就像是柴米油盐一样,就是一个当家人生活的底色。而除了这些工作之外,谢双瑶目前还在坚持带农学专家班:
买活大学开设了这么久,大图书馆那里,也是多年来不断补充库存,把她仓鼠癖拖下来的图书馆库,挑选出的那些适合流传的教材,都列了进去。现在,基本各个专业的平均水准,已经到了谢双瑶也帮不上忙的程度了。
可能她如果来做研究的话,靠底子也会有优势,但很显然这并非她的主要精力所在。所以,现在除了农学之外,不论是工业还是基础学科,各学院已经能够离开她独立发展,谢双瑶如今也就还在坚持带一个课题:在各地区现有条件下,如何发展出性状稳定的相对高产种,并建立本地化可复制的育种流程。
很长的课题,同时也是买活军的海外根基所在,以买地这种奇葩的配置,在海外能站住脚跟,并且飞快地打开局面,同时还维持了一定程度的高底线,可以说全都仰仗的是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代表的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大多数海外地界,就光是这点,便足以让吏目们享有一个天然大优的开局了——这也是买地所能给的最厚实的底气。谢双瑶要是放松了对这个课题的重视,那才是真的膨胀起来,把自己当做真神,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合该顺着她的心意往前发展了。
“别人把我当成神,这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当成神,什么时候真要如此忘乎所以,那估计我的中年危机也该来了。&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