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的一声,一个扇形的木片被抛下了船尾,尾部还跟了长长的线绳,测量员一边放线一边往船头走去,直到站在甲板尽头,手里的读秒声这才停下,对着怀表和线绳上的刻度,在表格背面草草地写下了两个数字,现场计算了起来,“甲板长48.3米,线长是我看看……嗯,用了几秒来着?43秒,那现在的航速是……22公里每小时……不慢那,风速……每秒6.2米,和风小浪,远处偶见小白帽浪头,风向西南,顺风航行……”
“昨晚风速居然有12米的时候?那可是大浪了,难怪我起来觉得晕船!”
“你晕船了?我没半点感觉!”
这也是一种新式的测速方法,不过因为相当简单,成本很低,只要一块木头和一卷绳索就行,而且哪怕没有怀表,只要有沙漏也能使用,所以普及得极快。
几乎所有乘坐过海船的乘客,每天早上都能见到水手在如此倒腾,甚至还有很多初级班拿这个测速方法来出数学应用题。所以大家也就司空见惯了,测量员一边卷绳子一边和庄长寿聊天,不住地挠着头包布,“哎,也不知道是什么虫子带上船了,估计就是在吉亨城上来的,这几天晚上偷懒,没把头包起来睡,这就被咬了,痒得厉害……”
“一会儿去船医那里开点药擦一擦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准备去吃早饭了,测量员吃完早饭就要上瞭望台去——大木号这里,人人都是多面手,瞭望台上的水手也不仅仅是眺望,他在高处可以更好地测量风向,随时注意风速,一旦发现风速增强或者减弱,风向变化,就要大声报告,船长或者当值大副则需要立刻判断出用帆策略,软帆船的帆面多且操作复杂,虽然能更好地利用多面风,但甲板上也总是忙忙碌碌的,充满了大喊的声音。
除此之外,他还要观测水面,岸边,在浓雾的天气,测量员还要从瞭望台上下来,时不时的就往海里‘打水’,也就是放一个铅坨子,根据到底的长度来判断水深,又从底部的取样孔带上来的泥沙,判断海底的土地材质,是软质的海沙,还是偏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