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耐心,站在船舷边上,和庄长寿仔细解释了起来,“先说航线图,航线图最理想当然不是自己算出来的,但是以我们买地如今的情况来说,先在造船学校算一遍,再教育船长,似乎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第1172章 没想过超越仙界吗?
按照郑大木的说法, 以及黄秀妹乃至探险船船员们的旁证,华夏,或者说特指买地的航海技术, 在过去这么二十多年间, 的确是迎来了极大的发展, 可以说是跳跃性也不过分,其速度完全超越了常理,“一下子就走完了别人家几百年的路!不论是新船还是新航线, 哪有这样的道理!”
“别说是新船了,就是航线,一条航线从发现到完全成熟, 哪个不是人命和沉船堆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何,一条航线可保几代富贵了, 新航线没有这样到处开的, 能用三四十年的功夫,把一条航线的成功率提上来,已经算是很了不得的了。就算是现在,东方的富庶在欧罗巴传闻极广,可那些勇于前来买地的船长, 哪个没有一些朋友,是死于这漫长的航路之中的呢?”
“从一地到另一地,每年的什么季节该怎么走, 什么星象表示自己在正确的航路上, 不会迷途, 这都是侥幸归来的船长, 在自己的航海日记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讯息。就算是这些船长不再敝帚自珍,把经验拿出来分享, 对一条长航线的经验总结,也肯定要七八年的光景,才能扩散开来。
其实这在欧罗巴也都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很多船长来到买地之后,上岸养老,不想再闯荡了,这才会献上笔记,让我们买地这里,倒是汇聚了欧罗巴的航海精华,在十数年间,断断续续地收集到了比他们老家更全的航线经验——当然了,这东西的密级是很高的,至少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一般人胡乱接触。就像是从满者伯夷直达吉亨城,这条航线现在也是保密的,否则,吉亨城就还要考虑武装商船的骚扰了。”
很多事,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知道有些决定为何如此保守,譬如南洋-非洲-欧罗巴的航线,很多信息基本就是完全开放的,庄长寿都在报纸上看到过讨论的文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