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人员……他们的人工足够便宜,但管理者很快都会觉得这便宜是有理由的,谢双瑶和这些人打了很多年的交道,无奈是情绪上的主旋律,脾气都被磨平了。反过来给彬山流民做扫盲时感觉已经好很多了,彬山流民和以前的员工比至少好在一点,够勤劳,这片大陆没有非洲那么优越的条件,成天躺在芭蕉叶下,等香蕉成熟了采来吃点也能活,这里想要生存就要吃苦干活,久而久之,勤劳已经写进了华夏基因里。
只要够勤劳,够服从,就可以合作,谢双瑶连续不断的扫盲、扫盲、扫盲,连矿奴她都扫盲,由于她神仙降世的身份,大家对她都极为信服,久而久之也相信了谢双瑶一直在大力宣扬的逻辑——只有所有人都识字,管理起来才会方便,做事才会更有效率,彬山才能做大做强。这一点的确也是实话,如今彬山识字率达到了奇迹般的99%,就算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流民(非常稀少,大多数老弱病残走一半都死了),也至少能认识三百个字,熟悉拼音,可以拼读彬山每天发出的新公告。
云山县的识字率去年也达到了60%以上,他们还在开扫盲班,希望能在今年之前达到80%,把识字率和日薪挂钩,百姓的积极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人们确实发现这样做对提高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好处。比如农民,一向被视为冥顽不灵,当然机灵懂事的也不是没有,但那些笨的,一句话有时候要重复几十遍才能明白,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落在谢双瑶手里,给她调理两年,饭吃饱了,能吃到油水了,脸色就红润起来,腰杆也挺直了,人居然也聪明起来,都能认得拼音了,还会每天仔细地计算着自己该到手的工钱——冬日出工时也比以往踊跃了很多,而且干活干得也巧了,很少有办砸惹事的。
临县这里,因为占据下来还没有满一年,识字率应该在50%左右,聪明的在第一期扫盲班就基本脱盲了,所以数据起来得快,之后剩余的落后生各有各的原因,不能着急要慢慢地来。谢双瑶给自己定的方针是以识字率为基准,识字率达到60%以上就说明当地民众基本都上了买活军的船,这块地已经消化下来,可以往外再吃一口了。
许县的煤……她是急缺的,蜂窝煤普及对彬山班子来说很重要,是冬日福利政策的重要一环。原因非常简单,这附近虽然是山区,而且买活军吞并地盘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