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钟时间,他才看完。
\n
陈逸想了想,便提笔在“岳明”二字下面,用魏青体写了两行小字:
\n
“中正有余,大气不足,且不与意合。”
\n
书道,书道,贴合自身之道方才能够有体现出来。
\n
像岳明先生那等饱读诗书,却心甘情愿以“育人”为己任的大儒,应是有着胸怀天下的气魄。
\n
可他这幅书法册子上的每个字都严格贴合魏青体,横平竖直,难免与他自身的心意不符。
\n
偏离“书道”,便等于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自然不得其门而入。
\n
接着陈逸又看了看其他几位先生的书法习练册子,大多与岳明先生的问题类似。
\n
只是每个人心境不同,书法造诣不同,符合自身的书道自然也不同。
\n
他一一批注,就当是给岳明先生等人的礼物了。
\n
认与不认,听与不听,都随他们自己决定。
\n
至于其他习练册,陈逸看得就没那么细致了。
\n
打眼扫过,他便能看出这些学生的书法境况,以及认真与否,批注内容也以中肯为主。
\n
或“差,需勤加习练”,或“太差,态度不端,建议从基础笔画重新学起”。
\n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陈逸看完所有册子,放下狼毫笔道:
\n
“果然,在以‘考’为主的科举制度里,这些人的心思大都在经史典籍上,书法只以‘工整’作为标准。”
\n
“连一个能入眼的都没有,顶天了就一个‘良下’的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