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你我各退一步。”
张行成说道:“戴尚书,就不必南下了。但,户部必须派出一位,精通财计,且在江南,有些人脉的员外郎,作为副手,辅佐殿下。如何?”
他这是在,用一个“员外郎”,换一个“尚书”。
看似是吃了大亏,实则,是将户部最关键的人,留在了长安。
户部侍郎,心领神会,立刻满口答应。
接着,张行成,又去了工部。
工部尚书段纶,对太子的“格物之学”,推崇备至,早已是半个“太子党”。
张行成知道,强行阻拦,是行不通的。
于是,便换了一副嘴脸。
“段尚书!您,可是咱们这‘总司’的定海神针啊!”张行成一见面,便送上了一顶高帽,“太子殿下说了,这江南的改制,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还是‘水利’与‘农具’!这两样,离了您段尚书,那可是万万不行!”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想请您,坐镇长安!亲自,督办‘曲辕犁’和‘筒车’的量产工作!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足够的‘神器’,以备殿下在江南推行新政!”
他将一个“无法拒绝”的,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段纶,让他名正言顺地无法南下。
段纶,果然上当。他一听,要自己负责量产那些“神器”,立刻觉得,责任重大,当仁不让地,答应了下来。
搞定了两位尚书。
剩下的便是那些,需要被“填充”进总司的,中低层官员了。
这,才是张行成,真正表演的舞台。
他拿着那份名单,在吏部、户部、工部之间,来回穿梭。
他推荐的人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履历光鲜,出身名门,能言善辩,但……就是从没干过一件,真正的实事。
说白了,就是一群,只会夸夸其谈,最擅长推诿扯皮的……官场混子和世家眼线。
他相信,将这样一群“精英”,塞给太子。
足以让太子殿下,在江南,寸步难行,深陷于无穷无尽的内部消耗之中。
做完这一切,张行成,自以为天衣无缝。
他带着这份,经过他“精心”遴选的,由二十余名“青年才俊”组成的辅官名单,信心满满地,前往东宫别业,向太子殿下,复命。
……
东宫别业,茅屋之内。
李承乾,看着张行成,呈上的那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