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了。
他虽然是个理财的专才,但也深知人性。
长安城里那些富得流油的商贾和想要博取名望的世家,在这样的诱惑面前,根本无法抗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这哪里是借钱?这分明是“阳谋”!是一场裹挟着大义、名望和利益的巨大浪潮,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把钱粮掏出来!
一旁的工部尚书段纶,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此刻,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已经从单纯的欣赏,变成了深深的敬畏。
这位太子殿下,不仅仅懂工程,他更懂经济,懂人心!
他的脑子里,到底还藏着多少惊世骇俗的东西?
“此事……此事重大,臣……臣需仔细思量。”戴胄最终还是没能立刻接受这个超越时代的概念。
“理应如此。”李承乾并不逼迫他,“孤给戴尚书一天的时间。明日此时,孤需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以及一份由户部精算的,整个工程,究竟需要多少钱粮的详细账目。”
“臣……遵命。”戴胄艰难地应下。
解决了“钱”的问题,李承乾的目光,转向了段纶。
“段尚书。”
“臣在。”段纶立刻正襟危坐。
“图纸,您已经看过了。”
“孤想知道,以工部的技术能力,要将图纸变为现实,最大的难点,在何处?”李承乾问道。
段纶沉吟片刻,答道:“回殿下。图纸设计,堪称完美,臣……自愧不如。若论难点,有二。”
“一是‘勘探’。”
“图纸虽有,但关中地势复杂,地下土石情况不明。”
“需派出大量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实地勘测,方能制定出最精准的施工方案。此举,耗时耗力。”
“二是‘管理’。”
“殿下计划,雇佣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民夫。”
“如此庞大的人数,如何调度,如何分工,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防止官吏贪腐克扣……这其中的管理难度,比修建一座昭陵,还要复杂十倍!”
“段尚书所言,一针见血。”李承乾赞许地点了点头。
“关于勘探,孤,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李承乾从书案上,又取出一张图纸。
“我的想法名为‘分段包干,责任到人’。我们可以将整个关中水利工程,划分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