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或者说,他们虽得明主,却难成气候……
\n
原因,很简单!
\n
曹操大势已成,北方一统。
\n
只要他不犯下致命的错误,那么将来这天下大势,必归于曹操。
\n
他希望诸葛家能留下一条血脉,曹操是最好的选择。历史上,蜀汉灭亡,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后代都没有好下场。唯有诸葛均一脉,却保留了下来。不过,作为代价,诸葛均一脉把诸葛复姓,拆分为诸姓和葛姓两支。也许是早有预感,诸葛瑾和诸葛亮,在诸葛均有长子诸葛望的情况下,诸葛亮过继次子诸葛企为诸葛均次子,诸葛瑾过继次子诸葛谦为诸葛均三子。
\n
这其中,自然留给后人许多猜想。
\n
而今司马徽要把诸葛均推荐个曹朋,想必也是希望留下一条血脉。
\n
曹朋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叔全,我对令兄素来敬慕,早在几年前便听说过令兄才情卓绝。
\n
可造化弄人,而今我和他不得不刀兵相向……
\n
若有朝一日,你和你两位兄长对决疆场之上,可能狠下心来?”
\n
诸葛均面颊微微一颤,沉默了!
\n
毕竟是亲兄弟,如何能说狠下心来?
\n
在这一点上,诸葛均和诸葛亮的差距就显现出来。历史上孙权为讨还荆州,扣押了诸葛瑾一家,让诸葛瑾向诸葛亮讨要。结果呢,诸葛亮明里答应,可私下里还是狠狠耍了诸葛瑾一回。
\n
诸葛亮能分得清楚这公与私,而诸葛瑾同样能看出轻重。
\n
但是,看诸葛均,却不一定能够拎得清,也让司马徽心里,暗自着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