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
\n
唯有极少人,还能忆起大贤良师揭竿而起的初衷:为万千黎民求活路,而非手足相残。
\n
而浮云却如同遇到了知音一般,声泪俱下:“左将军,我黑山军民并非天性乐为贼寇,实为苛政所迫,无路可走,这才遁入山林苟活。十余年挣扎求存,早已身心俱疲,所求者不过是妻儿老小能见天日,青壮儿郎得脱贼名,能堂堂正正的立于世间!将军仁义之名响海内,非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能比,恳请将军救我等于水火,我等必肝脑涂地,以报将军再生之恩!”
\n
此言一出,刘备心头剧震。
\n
但刘备并未立即允诺浮云。
\n
此行常山,收服黑山军民固是主要目的,但如何施为、何时进行,都需仔细考量,绝非一句承诺便可了事。
\n
黑山军为生计所迫侵扰地方有其情由,可常山百姓为保家园亲眷奋起抗贼亦是情非得已。
\n
彼此积怨,已非一日之寒。
\n
良久。
\n
沉默良久,刘备才沉声开口:“天下纷乱,根源在于朝纲不振,吏治崩坏,豪强无道。非尔等之罪。然而尔等今日为寇,累年侵扰常山诸县,彼此结怨深重。若只凭我一句空口承诺便欲消弭双方的仇恨,实为虚妄。”
\n
浮云身形一僵,眼中光芒瞬间黯淡。
\n
刘备的话并非虚言,累年积怨,又岂是刘备一句空口承诺就能消除的?
\n
常山士民多少亲朋丧于黑山军民之手?
\n
黑山军民中又有多少血脉折于常山人之刃?
\n
彼此真能尽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