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相比起以往,机会可是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n
如此,自然是得充分准备,寻求名列黄榜的契机。
\n
寒窗苦读几十载,逆天改命,就在此举!
\n
熙河书院。
\n
作为熙河八州唯一的书院,熙河书院一向被寄予厚望,几乎聚集了熙河九成的秀才、举子。
\n
山长一职,更是河州知州苏轼兼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n
苏轼其人,长于诗词、文章、书法,具有莫大魄力。
\n
为了办学,甚至都专门拨了香子城为书院。
\n
以城池为书院,以书院为城池。
\n
两京一十四路,独此一家!
\n
为了便于区分学业水平,书院设有童生、秀才、举子、蕃学四院。
\n
举子院,讲堂。
\n
长约十丈的学堂,举目望去,甚是宽敞。
\n
主位,摆着两道丈许长的书案,副山长程颢、张载,以及几位授课的老年举子,齐齐端坐,向下平视。
\n
自主位以下,横向八列,纵向二十余行,足足摆着近两百副木几、木椅,学堂中的书生无一例外都是举子。
\n
近两百位人,这就是熙河八州的绝大部分举子。
\n
这个数量,甚至都不到其他路的零头。
\n
并且,真要细究起来,这其中还不乏一些人的举子的功名存在水分。
\n
究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