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许耳房。
\n
其内,摆着一道木几,上有一些奏折、文书。
\n
新帝赵策英,一身素服,手持朱笔,认真观阅批示。
\n
老皇帝驾崩,以惯例论之,以日易月,国丧二十七日。
\n
其中,三日为哭临,百官哭泣,以示哀伤。
\n
余下的日子,就是单纯的服丧,生活低调朴素即可。
\n
作为新帝,为了尽快掌权,往往是服丧与治政兼得。
\n
一边服丧,一边处理政务。
\n
为了平衡丧仪与政务,唯有灵前办公,也即所谓的“谅阴听政”。
\n
一道奏折入手,赵策英望了两眼,朱笔一滞,面色微沉。
\n
【昔汉安帝登基,邓绥称制而汉祚延;近考章献明肃临朝,大中祥符之治愈昌
\n
伏惟陛下纳扁鹊“治膏肓必用奇方”之训,暂开禁掖,允耀坤仪。】
\n
洋洋洒洒,约莫千字。
\n
意思一目了然,希望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n
赵策英瞥了一眼,心中甚是烦躁。
\n
就这样的奏疏,可不止一道两道。
\n
这几天,起码上奏了二三十道。
\n
内容、规格、理由,大差不差,让人没有任何观阅的欲望。
\n
一伸手,奏疏丢到木几角落,赵策英无声一叹。
\n
太祖一脉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