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
\n
蔡襄面色微变。
\n
这可得耗不少钱啊!
\n
淮南东路,人口重地。
\n
天下一千两百万户人口,淮南东路就占了一百八十万余户,足足六分之一。
\n
一百八十万户,就算是五分之一遭了灾,也得有四十万户。
\n
一石粮食合百升,约一百四十斤。
\n
煮粥赈灾,就算是一户人一日消耗一升,四十万户人一日得消耗四千百多石粮食。
\n
赈灾百日,就是四十万石!
\n
就这,还是理论的赈灾粮。
\n
考虑到贪污、层层盘剥、运输损耗等问题,没有两百万石粮食,根本拿不下来。
\n
两百万石,就是两百万贯钱。
\n
“淮南遭灾,理应赈济。”蔡襄一副理解的模样,摇摇头:“不过,凭空养百姓百日,户部财政实在难以支撑。”
\n
须知,大周朝廷一年收上来的赋税也就三四千万贯。
\n
除开边军消耗、官吏俸禄等大头开支,也就余下两千万贯左右。
\n
这两千万贯,具体怎么开支都有预算。
\n
三司六部常规性消耗,以及治理地方上,一年得拨出千万贯。
\n
截至目前,六个月过去,三司六部已经消耗了五百万贯左右。
\n
广南东路造反,万余士卒长途跋涉,估计得消耗百万贯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