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克里斯琴·b·安芬森(19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蛋白质可由加热或置于某些化学环境而变性,三级结构解体;而当环境回复到原本的状态时,蛋白质可于不到一秒的时间折叠至原先的立体结构,不论试验几次,蛋白质都仅此一种立体结构,于是anfinsen提出一个结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立体结构。
,因为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立体结构,而目前根据已知某基因序列可翻译获得对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既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果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能知道立体结构,那么即可直接从基因推测其编码蛋白质所对应的生物学功能。
虽然蛋白质可在短时间中从一级结构折叠至立体结构,研究者却无法在短时间中从氨基酸序列计算出蛋白质结构,甚至无法得到准确的三维结构。
因此,研究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可以说是破译“第二遗传密码”——折叠密码(foldingcode)的过程。
研究蛋白质的折叠,在前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而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基本上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键连接成肽链。肽链在空间卷曲折叠成为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包括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二个主要层次。
甚至,有的蛋白质由多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称为亚基,亚基之间又有特定的空间关系,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所以蛋白质分子有非常特定的复杂的空间结构。
而生存在地球地上的脯乳动物们,有许许多多的病症,都是由于蛋白质的折叠这个罪魁祸首引起的,而且,不可治愈和预防。
疯牛病、老年性痴呆症、囊性纤维病变、家族性高胆固醇症、家族性淀粉样蛋白症、某些肿瘤、白内障等等都是属于这样的“折叠病”。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相关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异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