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因地制宜”换了个套路。
她看书,他坐在旁边。
蒙古六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重点在教学生们认汉字,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比如这篇《太阳山的故事》:“有一天,天刚蒙蒙亮,老二背起砍柴的斧子……小哥,这个字读什么呀?”
原本打瞌睡的格日乐一下来了精神,眼睛瞪大地凑过去看了两眼,“一个提手一个工,肯定读gong,gong着扁担拿起……”
林可叮一脸崇拜,“哇,小哥好厉害啊。”
格日乐飘了的同时,有点心虚,怕教错了,对妹妹有影响,忙拿起原本枕着睡觉的的《新华字典》,“妹妹,等我一下。”
其实格日乐很聪明,《新华字典》买回来,林可叮只教了一遍,他就学会怎么查字,就看他愿不愿意学。
格日乐用部首查字法很快找到“扛”,他也没有不好意思,立马纠正自己的错误:“妹妹,这个读kang。”
“那就是:扛着扁担拿起……小哥,这个字又读什么?还有这个……这个……”
格日乐不停地翻字典,最后拿走林可叮手里的语文课本,“要不妹妹先学数学吧?”
格日乐暗暗发誓,一定要先把课本里的所有字都认全了,不对,还要倒背如流,绝不辜负妹妹对他的信任,最后手把手再交给妹妹。
全然忘了林可叮上次小考语文得的满分,而他只有八分。
巴图尔睡醒一觉起来,看到坐在桌前学习的格日乐,以为见鬼了,吓得差点叫出声,亏得林静秋眼疾手快,捂住他的嘴。
巴图尔拉过被子,将自己和媳妇蒙住,说悄悄话:“格日乐中邪了?这么晚还学习呢?”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