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几次呢,就当是讨个好彩头,往后我的孩子要是和你们家似的,那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如何瑞雪预料的那般,燕京大学在他们省招生名额有限,忽而录取分数线格外高。
得益于她报考的经济系暂时没有多少人问津,她没什么波澜地被录取上。
通知书如奖状般十分简朴,没有后世花里胡哨别出心裁的样式,但每一封都是校长和系主任亲自书写批阅。
上面签署的姓名无一例外都含金量,何瑞雪抚摸着略显粗糙的纸张,深吸了一口气。
努力几年,总算是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
何晓华的成绩早就在市里引起轰动,燕京大学的招生人员亲自打电话到招生办,安排他将来的入学。
为了和对面大学抢人,他们提出的补贴比寻常的学生增加一倍,不过都让他给拒绝了。
何晓华觉得自家并不缺钱,国家本就在困难的时候,多余的补助金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同学身上。
因此让人更加高看一眼。
各大报纸早就听到风声想要采访他的事迹,得知何家的几个子女基本上都考上大学,而且成绩相当不错后,顿时坐不住了,纷纷上门要求拍摄。
何家的百分百入学率甚至惊动了市政府,被立为家庭教育的典型。
蒋孟衡的父亲蒋荀带着教育局的几个高层领导上门慰问,纺织厂的厂长副厂长,百货商店的韩书记,街道办的主任……
凡是能和他们一家扯上关系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干部,全都带着礼物不请自来地过来祝贺。
凡是能当上高层的,情商绝对是能过关的,态度和蔼而亲切,仿佛比自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