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之后他们也不讲究,几个小脑袋挨在一起就蹲坐在大马路边看,直到看完再心满意足把书还回去,摸着早就唱空城计的肚子各自回家。
何瑞雪见到她握在手心的四毛钱,算起来要借出去四十本书,可她的小书屋显然是刚刚才开始“营业”,不免好奇,问,“你是怎么办的?”
“我跟他们说好了,一个月给我一毛钱,每天都能借一本,但不能把书弄坏,不然就再不许来了。”
想不到何晓爱挺有商业头脑,无师自通地施行月卡制度。
要说有没有每天都过来借书的孩子?有,但极少。
所以从生意角度来看她是不亏的,更别说她是无成本经营,只要把看腻的书都拿出来就行。
其中还包含了押金,大家有钱抵押在这里,会下意识地珍惜书本,不会把它撕坏。
至于书从哪来,当然是何瑞雪各处收集的,有新有旧,成套的新书保存起来,旧的拿出来给家里的孩子看.
因为工作性质她经常到各地出差,久而久之就买了不少各具特色的连环画,有的是纯手绘,有的是一帧帧的电影镜头。
每一页下面都有相应的文字介绍,无论哪一种,她总要收集齐一整套,不然看着空出来的位置不舒坦。
于是家里的孩子就跟老鼠掉进粮仓里,手头上总不缺新的小人书,他们还都抠门,生怕给弄脏了死活不往外借。
如今晓爱把从哥哥姐姐手里继承下来的众多画本公开租借,说不定还算是造福大众。
何瑞雪用手指点着她的额头,赞赏道,“行啊你,还真聪明,你的书屋开在哪呢,改天让小姑也去看看?”
何晓爱得到小姑的夸奖,眉梢都要飞到天上去,“就在我屋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