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军压境,城欲摧之。
王翦、李牧、杨端和三支雄师将邯郸围得水泄不通,一只鸟也不能飞出去。
扶苏望着那近在眼前的城池,语带感慨:
“诸位,这邯郸城于我们而言。
应是再熟悉不过了吧?”
王翦点头应和:“诚然,我秦军曾多次围困邯郸,却屡战屡败,此次定当一雪前耻。”
言罢,他意味深长地瞥了李牧一眼。
众将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李牧。
李牧坦然自若:
“昔日得罪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王翦故作姿态:“岂敢岂敢。
武安君大名如雷贯耳,我等岂敢怪罪。”
王贲望着父亲,一脸无奈。
李均亦是疑惑地看着李牧,不明所以。
扶苏见状,连忙打圆场:“此事怪不得武安君,彼时各为其主,你的做法无可厚非。
我们绝不会因此心生芥蒂。”
长公子话音刚落,杨端和亦附和道:
“是啊,李牧老哥,我们对您可是钦佩之至。
真乃一代名将也。”
李牧慨然回应:
“往昔之李牧,已然消逝于岁月长河。
自今日起。
吾乃秦国将领,与赵国再无瓜葛,至于武安君之名,吾实难承受其重,请勿再提。”
扶苏闻言,诚挚而道:
“李牧将军,以您的卓越才能,在大秦的广阔天地间,未来成就岂止于武安君之位?
自今日始,李牧便是我们大秦的一份子,过往云烟,切勿再提,谁若敢翻旧账。
我扶苏定不轻饶他。”
长公子扶苏一番话落,众人纷纷响应,表示既往不咎,秦国素来以海纳百川之姿,广纳贤才,如今秦国朝堂之上,半数皆为六国之士。
因投靠秦国而得以施展抱负。
杨端和附和道:“长公子所言极是。
此刻,我们更应聚焦于如何攻克邯郸。”
扶苏目光如炬,凝视着邯郸城垣,沉声道:
“哪位将军愿挺身而出,前去劝降挑战?”
“我……”
“我……我愿往!”
众将纷纷请缨,蒙恬、蒙毅、李信、王贲。
李均等名将,竞相而出。
扶苏思索片刻,吩咐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