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景真幽奇,双峰夹小溪。洞中泉湿湿,户外草萋萋……”
她听着他轻轻的话语,抱着他剽悍的身躯。她发现她的呻吟梦呓般划过夜空,透出窗外。她被甜蜜的梦幻所惊醒,身下一片湿漉漉的感觉。梦境绸缪,依稀犹存。九月中旬,学校已开学,幸好,那天下午罗苡没有课,过了好久,女儿以信来叫她晚餐,她起身用冰水洗脸并擦去泪痕。她强迫自己吃了半碗饭,饭后,她被孩子们的亲切,母亲的慈爱,全家祥和气氛所包围。她又乐观地想:也许是信诚还没有回到上海,大周地址不详,过一段时间再写信去,另外加发电报,人世间,好事往往是多磨的。
两个月后,她发出的电报和信,又全部退回。于是,她想亲自去沪探询究竟,但黔江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县连省报都订阅得不多,她经过苦心多方探听,得悉重庆到上海,急着回乡和经商的旅客多,下水客运空前紧张,一般人要出高几倍于原价的票款,才能买到“黄鱼”(黑市)票,而且时间上还要等,并不是随到随有卖。甚至平时人们怕过峡口航道水流湍急,江床多礁,有沉船危险的下水装货到汉口南京上海等地的大木船,同样也顺搭旅客载满。
罗苡知道了渝沪间交通情况之后,想到八年前在新绥公司所领信诚的资遣费,医药养伤费及储蓄款,早已因辗转旅途和孩子们幼年出麻疹等患病支出,贴补用去,面对如此高的船票价,对照自己的空钱袋,现在去上海,无疑是妄想。她为穷束缚,一筹莫展,只好东望叹气。
为探询信诚去信的事,罗太太不免三番五次地问女儿,罗苡终于不再瞒母亲,谈了退信的事。罗太太内心凄苦,为避免增加女儿悲愁,她表面上却强作平静。劝女儿说:“重庆到上海交通紧张的局面,不会持续很久,等恢复正常了,你无论如何也要去一次上海,必要时到重庆、南京空军人事部门打听小周下落。如果小周找得到,那么,就会有希望得到信诚的消息了。有着小周,加上上海丁家,大周家,一共有三条线索,将来一定会打听出信诚下落的……”
罗太太劝女儿耐心等待。还说:“信诚失去联系,十年多的时间都过来了,不在乎再多等一年半载,倒是我们要省吃俭用,积蓄到上海去的旅费,再说,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