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工业方面,董宇建立了冶铁作坊,采用现代技术提高了钢铁的产量和质量,为秦军打造了更加锋利的武器和坚固的盔甲。他还尝试着建造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虽然效率还无法与现代相比,但在当时的社会已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董宇在“天机阁”内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招募了众多能工巧匠和有识之士,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知识传播的壁垒,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指南针的出现,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秦国日后开疆拓土埋下了伏笔。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秦国的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嬴政对董宇的功绩赞赏有加,封他为“护国侯”,地位仅次于丞相,并赐予他许多金银财宝。
然而,董宇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就冲昏头脑,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嬴政的支持和信任,更离不开所有为秦国发展辛勤付出的人们。他将赏赐分给了有功之臣和百姓,自己则继续潜心研究,希望能够为秦国带来更大的发展。
在这次事件中,胡亥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训。他亲眼目睹了董宇为秦国做出的贡献,也看到了百姓对董宇的拥戴,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只有真正为百姓着想,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在嬴政的教导和董宇的引导下,胡亥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皇子。他开始认真学习治国理政的知识,积极参与到朝政之中,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秦国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与繁荣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一个崭新的时代似乎正在来临。 然而,董宇心中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想要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他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
夜深人静之时,董宇常常发现自己凝视着繁星点点的天空,眼中带着一丝渴望。 他是否能够找到回到现代的方法?他的穿越之旅是否会对历史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 咸阳城外,微风拂过田野,带来阵阵麦香。董宇负手而立,远眺这片他倾注心血的土地,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赵高之乱平息,秦国看似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来自未来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秦朝短暂的命运。
“夫君又在忧心国事?”身后传来虞姬温柔的声音,她将一件披风轻轻披在董宇肩头,“夜凉,当心身子。”
董宇回身,将妻子揽入怀中,轻抚着她如云的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