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我不日即將出发去并州雁门关。”
\n
“攸却是听说,那雁门乃一苦寒之地,战乱不断,攸观子明,却是欣然之色,莫非不惧乎?”荀攸按捺心中的震惊,问道。
\n
“为將者,自当平定战乱,安定边邦,还黎民一朗朗乾坤,纵是苦寒又如何?子明寧马革裹尸,也不愿享那富贵,淡百姓疾苦!”
\n
“子明端是好情操,百姓之福也!”荀攸站起身,对刘旭一礼,道:“然子明只言黎民,为何不言大汉朝廷?”
\n
“旭虽汉室宗亲但大汉朝廷,观天下之乱,自古以来无外乎帝、臣两者。帝若贤,则朝堂清明,多君子,少小人,上行下效,政绩显然,乃是首重之重。
\n
若君昏而臣贤,好比一木,枝粗而杆枯,日后必有大祸。
\n
若是君臣皆贤,便是百世强朝,诸般不敢犯。
\n
反之,则是祸期不远,徒苟存也。东汉前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到了中期以后,外戚、宦官势力逐渐抬头。
\n
在这一歷史时期,世家以自己的活动为东汉政治的巩固和清明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世家又以自己的私学教育为东汉政权笼络和培养了大批英才。
\n
东汉『贵名节、重义气』,处於社会上层的世家们却是为社会起了表率的作用。
\n
然后期社会形式日益严峻,政治黑暗腐朽,在这种情况下,世家也產生了分流,他们中的一部分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同黑暗腐朽势力斗爭;
\n
而另一部分则明哲保身,甚是同豪强勾结,囤积居奇,割据称雄;还有一部分选择了隱居山林,以获自己精神上的纯洁与安寧。
\n
此也世家、彼也世家,大厦將倾,便是言此也,旭所想待黄巾起义后,等待时机,重振山河,浴火重生。”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