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珩一番连削带打,忙活了好些天,还抓了不少人进大狱,才堪堪将此事压下,此时可谓身心俱疲。
他看着自家主君那毫不掩饰的取笑眼神,十分心累,“您老人家现在可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别忘了我这是在给谁办差!”
“易大人也有这样窝火的时候呢。”楚晏揶揄了一句,道:“事情解决了?”
“解决了,我警告过为首的那两家,又派了人到士子聚集的茶楼客栈宣扬那几人的身世家境——若这样还有人跟着闹事,那就别怪我法不容情了。”
楚晏颔首,问:“不过,云安接近边境,人文风确实不盛。文璟查过了吗?”
易珩回:“听说是有位自号平芜的大儒到那游学,不知怎么的,便定居了下来,此后聚众讲学,名气渐起。许多名士硕儒都曾闻风而去,与其辩经论道。想来,云安子弟也是受益于此。”
楚晏听了,连连点头,面露沉思之色。
易珩一见她那神色便知她在想什么,“文人向来自命清高,主君想把他们都弄到晋宁来教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若自家家资不丰,底蕴不厚,人也很难有条件潜心治学。这些名儒很多都是出身世家,与楚晏天然便不对付。
“我着人为主君下征召令,但您还是不要抱太大期望。”
易珩话音落下,又不想她因此而不高兴,便道:“等您将来一统南北,天下自然顺服,他们怕是一个两个都巴不得为主君歌功颂德……”
楚晏笑着打断,“我自然明白这些,只是在想:秋收之后,我便要率大军出征蛮人。到时候我在北面,你一个人坐镇后方,要是他们自觉无望,相互勾连,投靠楚朝就不好了。”
毕竟她这两年修改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