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亦有不少村民看出来柳根义的念头,嘻嘻哈哈地嘀咕:“柳根义不是有俩丫头吗,不会是打上程家老三的主意了吧?要是当了他家女婿,自然是可以把匾挂在柳家祠堂了。”
程慧生年少中了秀才,前途远大,就算做不了什么官,光图秀才家里土地不用交税,都够羡慕人的了,一想到这层,村里有姑娘哥儿的人家心里就都紧锣密鼓地盘算上了。
程润生作为大哥,也想到了这一点,心想,慧生的婚事,还是得好好考量的,不能草率决定,于是便连忙客气了半天,跟柳根义说该是程家请乡亲们吃饭才是,过几天会在家设宴招待。
里长这才答应了,还说要送陈年的老酒来。
晚上,程润生便把这事拜托给杨青青,问他能不能置办三弟的酒席。
杨青青当然答应了,心里也激动得不行。
慧生中了秀才,这对杨青青来说真是意外之喜,他知道古代科举很难,又很看运气,所以没在这方面操过心。
如今,慧生真的中了,他倒是立刻就盘算出了不少对家里有利的事。
首先,家里田地的赋税是不用交了的,得抓紧鼓动程润生把家里的地都过给三弟,明年开始也租出去,就能解放家里的所有壮劳力了,到时候,都能去山庄帮忙。
其次,村里能培养出秀才的先生可是不多得,得让柳四婶赶紧再发挥她的大喇叭功能,让十里八乡都知道程润生教出了秀才,说不定能吸引不少外乡的学童来找他拜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秀才对公事有什么意见,是可以直接禀见官员,呈告世情的,不比草民举告无门。
杨青青惦记着冯记五精丹的事,往后若是有对簿公堂的那一天,这可是很重要的。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