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在龙椅之上,殿外虽然有点冷,但殿内却因数十位大臣的呼吸而显得闷热难当。他微微抬眼,看着阶下分列两班的文武百官。"陛下,皇太极猝然驾崩,建奴八旗内乱,此乃天赐良机!"兵部侍郎杨天童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吴三桂突袭清国边境,已占得先机,臣以为当立即增兵山海关,趁势北伐!"崇祯皇帝今天心情格外舒畅,所以早朝开始到现在看台下文武争执,也没有往日的烦躁,反倒像看戏一样,看着大臣们一个个的表演,他今年不过三十有九,却已在这龙椅上坐了十八年。十八年来,内忧外患从未间断,辽东的满清、西北的流寇,如同两把利刃,时刻悬在大明江山之上。"荒谬!"东林党骨干钱谦益出列,宽大的朝服袖口随着他的动作翻飞,"建奴虽内乱,但根基未损。吴三桂擅自出兵,已是大错,若朝廷再兴兵北伐,一旦失利,京师危矣!"崇祯的目光在两位大臣之间游移。杨天童面色潮红,眼中闪烁着战意;钱谦益则神情凝重,眉间皱纹如刀刻般深邃。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文臣武将分成两派,争执之声渐起。"肃静!"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尖细的嗓音穿透嘈杂。殿内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投向龙椅上的年轻皇帝。崇祯深吸一口气,胸口传来隐隐刺痛。他想起昨夜在乾清宫翻阅的奏折——辽东紧急军情。十八年来,他励精图治,却始终无法扭转这江河日下的国势。"关卿,你有何见解?"崇祯的目光落在右侧武官队列中的一位年轻将领身上。商务总督关火华出列,一袭绣着四爪巨蟒的黑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陛下,"关火华抱拳行礼,声音低沉有力,"臣以为,建奴内乱确乃千载难逢之机。皇太极一死,多尔衮与豪格必争大位,八旗军心分散。吴三桂虽擅自行动,却误打误撞,牵制了清军主力。若此时我大明集结精锐,水陆并进,直捣沈阳,或可一举解决辽东之患!"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关火华如今在大明可以说是战神一般的存在,会研制新式武器,懂得商务交易,又会领兵打仗,几乎是全才。不仅精通兵法,尤其他负责大明的商务运作,自然清楚满清国内局势。他的天诛特战营的新式武器正是满清八旗骑兵的克星。"陛下三思啊!"内阁大臣周延儒慌忙出列,"国库虽然在军火贸易下变得充实,然中原未定,李自成的大顺军犹如一把利剑时刻悬在我们头上,此时北伐,胜算几何?万一失利,流寇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周大人此言差矣!"关火华毫不退让,"正因国力日衰,才需速战速决。若错失此机,待建奴内乱平息,必大举南下。届时我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