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养的鸡鸭鹅数量便翻了一番,孵化率也逐年提升。”
“……哦。”
裴凛给晏清姝倒了一杯茶,直接切入正题:“殿下想要查平安坊,就必须先弄清楚方氏手下所有产业之间的关联。不知殿下可知这庆阳有四间方氏经营的笔墨铺子?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互市,明明门庭冷落,却总在逢灾逢收粮之时,热闹非凡。”
晏清姝:“自是知晓。听闻方氏就是借着笔墨铺子的由头,向民间放印子钱。”
裴凛笑了笑:“哪儿有这么简单,他们放的不是印子钱,而是笔墨费,每一笔账目都非常明晰,甚至没有产生任何利息,否则我父王怎么可能任由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里如此猖狂?”
在庆阳府,所有百姓都知道,要是缺钱就可以去方氏的汇通钱庄,赊账购买汇票。
每张汇票的面额从十两到一千两不等,单纯只买汇票不行,还需要买方氏银楼、茶档、典当铺、粮铺的抵扣票单。
这些票单还必须要满足一定的购买条件才能使用。
比如买银楼特定的某些首饰,茶档的雅间吃招牌菜,典当金银首饰,买十担以上的米粮等等。
可都来买汇票借钱了,又怎么会有这么多银钱去买这些东西呢?
这些抵扣票单,说白了,就是他们借款要付的利息。
裴凛从书柜的最下层掏出了一本《肥料制作法》的书,从中抽出了两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
“这是一张状纸,和一份票据,你一瞧便知道里面的门道。”
晏清姝低头看向两张纸,左边比较大的是一张由县官判罚过的状纸,上面写着安化县前邓村村民王面欠汇通钱庄三百两纹银,今自愿卖身于汇通钱庄,工钱抵扣,直至还清欠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