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了多少的功夫,如今自然不愿意节外生枝,只是想到出嫁的地方带来的影响,他想再好好地劝劝人。
找了个矮凳坐到儿子身边,放下凳子的时候,方元松还有些嫌弃铺了石子的地面,觉得凹凸不平的放个凳子都担心凳子倒了。
嫌弃归嫌弃,方元松却是没有表现出来,他态度诚恳,被儿子干脆拒绝也不生气,仍旧好声好气说道:“小年啊,人家路家本来就是不甚满意这亲事的,如今他家既然同意了,咱们多少还是迁就人家一点你看行吗?那边的家离着路家近,到时候……到时候过门也方便。”即便差点说漏嘴,方元松依旧淡定,而且一脸期待的看着方小年,等着方小年的回答。
对于方元松在乎的事方小年倒是不在乎,不过他能从方元松的语气里知道,他为何希望自己从那边出嫁,无非就是为了面子还有方家聘礼罢了。
方小年虽然是乡下长大的小哥儿,但他知道大户人家向来注重面子。
路家长子娶亲,即便门不当户不对,聘礼也不会寒酸,而说到聘礼,他自然也要带嫁妆。
方小年是不打算将方元松给的钱带走的,那些银子是他娘和他后半生的倚仗,只要有那些钱,他去了路家日子过的时好时坏都无所谓,他娘都能富足的过下半辈子。
既然不能将方元松给的钱当成嫁妆,他又拿不出像样的嫁妆,那么路家给的聘礼就得有说法了。他到时候得把那些东西原封不动的带去才行,这样既不落了路家面子也不会让人看不起。
路家会给聘礼,娶进门的夫郎带的嫁妆也会被人关注吧,毕竟就连他们村子里,别人也会议论谁家媳妇儿带了多少嫁妆,更何况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