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到了瑞典已经是十月了,还有两个来月就该颁奖了。
赵泽勇在斯德哥尔摩郊外一个农场租住了一个木屋,属于当地一户农家,这家并不富裕,只有三十多亩地,却有六口人。老中青三代同堂,倒是幸福的一家。农场的主人是一个六十的老头,这农场是老爷子白手起家建起来的,在家中老人很受尊重。
赵泽勇是沉思漫步时候路过这里的,一眼看到这农场就喜欢上了,恬淡幽静,正适合自己眼下的心情,于是跟主人商量租下他们家一间小屋子。主人从来没见过来自中国人,很热情,爽快的答应赵泽勇租用,并且常常请赵泽勇跟他们一家一起共进晚餐。不过语言不通,交流上很有问题,包括租房都是靠手语比划达成的协议,不过这不妨碍这一家子从赵泽勇这里得到快乐,只见他们对赵泽勇询问一些什么,赵泽勇疑惑的摇摇头或者点点头,他们都会出爽朗的笑声,从他们的表情来看,绝不是嘲笑赵泽勇或者中国人的。
难得在这一家获得了轻松。
两个月时间,赵泽勇都在思考。尤其是对在德国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的思考。中国人能不能像德国人一样,经营好自己的国家,能不能像德国人一样取得让人尊敬的实业,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两个月时间,赵泽勇清晰的整理了自己的思考,写下了厚厚一本,回国后想做,不,是该做的事情。
······
“众所周知细菌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尖端的研究领域。两百年前荷兰人列文虎克用他明的显微镜将细菌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一百年前,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提出细菌的概念,五十年前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和法国科学家赛迪悦对细菌进行分类,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和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现细菌可以致病,并且提出了创口消毒的方法。从列文开始,我们一直都在前进,但是对这个领域我们进展很缓慢,巴斯德告诉了我们消毒的方法,可是我们却无法完全避免感染,这让我们必须承受失去生命的代价。
直到一个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的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