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随之也引出了一个历史中并不存在的战略问题——那就是明斯克是否还要继续坚守。
这点在整个边境地区都被薯条旅点亮,总参作战室的沙盘地图远比历史中对于前线局势标记更为清晰的情况下,格外尖锐。
虽然大胡子的固执,已经在薯条旅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多转变。
但在涉及到明斯克这种从各种意义上都极具象征性的城市的得失上,在真的要考虑是否要主动放弃的时候,大胡子还是像历史中考虑基辅得失时一样,并不愿意就此放手。
即使薯条旅重新构建的新战略防线,依然是一条主要依靠明斯克周边地形优势进行防守的力量“薄弱”防线。
即使按照还是被大胡子调来准备接手巴甫洛夫在西方面军职责的叶廖缅科的意见,在别列津纳河构建一条正面更为平坦,地利也更为显着的新防线,从军事角度看上去更加可靠。
但军事方面的挫折,并没有历史中大的大胡子,依然认为在明斯克打一场会战,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都很有必要。
从政治角度,在当前所有苏军都在退却,整个苏联西部都在提前进行工业大搬迁这种事实上极为损耗士气的行动时。
一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保卫战胜利,哪怕只是暂时的胜利,都会对提振整体国民士气起到极大作用。
从军事角度,作为和※※※一样的战争经济战略家,大胡子认为在明斯克方向“受挫”的德军,极有可能将战略调整向更为实际的,攻占乌克兰东部工业区,或者彻底排除苏联对于德国在北欧资源点的危险。
这种说法显然对于其他苏军高层具有极大说服力,因为即使是在历史中,这种情况也在另外一种局面下成立,并真的促使※※※做出了,让中央集体军群停下冲向莫斯科的脚步,先南下支援的决定。
不过大胡子的固执终究还是改变了,在苏联国防委员会做出这一决定前,其还是选择了征询薯条旅的意见。
虽然征询的对象,是事实上并没有薯条旅身份,只是因为使用了薯条旅提供的健康保障设备,而带上了薯条旅政治背景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
(一些解释:
1、实际并没有比历史中好太多
历史中被库兹涅佐夫带着完成了神奇突围的部队,实际上只有第3集团军跟随其集团军指挥部行动的部队。
但现在,由于薯条旅之前的操作,包括在格罗德诺南部卷走了第3集团军大部分主力,以及后续在立陶宛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