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日军的险恶阴谋后,抗日联盟迅速且全面地展开了应对行动,整个根据地如同一个严密运转的战争机器,全力投入到布防工作中,严阵以待即将到来的风暴。
根据地周边,防线的构建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推进着。
李团长亲自指挥,将部队分成多个小组,沿着根据地的边界线,设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距离根据地边缘较近,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他们熟悉地形,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可能的入口。
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坚固的哨卡,配备了轻重机枪和充足的弹药,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初步盘查。
第二道防线则依托着周边的地形优势,利用山川、河流等自然屏障,布置了大量的陷阱和障碍物。
战士们砍伐树木,设置鹿砦,挖掘反坦克壕沟,并用荆棘等植物进行伪装。
同时,安排了巡逻小队在这一区域不间断地巡逻,一旦发现异常,能够迅速发出警报。
第三道防线位于更外侧,由民兵队伍配合部分正规军驻守。
他们的任务是对进入根据地周边范围的人员进行详细排查,不仅要仔细核对身份信息,还要使用陆星辰团队研制的探测仪,对所携带物品进行全面检测,防止日军渗透部队携带爆破装置蒙混过关。
为了提高民兵队伍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李团长还组织了紧急培训。
他安排正规军的教官,向民兵们传授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射击、投弹、近身格斗等,以及应对日军渗透和袭击的战术技巧。
民兵们热情高涨,刻苦训练,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卫家园的重任。
在根据地内部,重要设施的防护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弹药库周围,战士们用厚实的沙袋堆砌起高高的防护墙,顶部覆盖着坚固的木板和土层,以增强防爆能力。
指挥中心则加强了警戒,增设了暗哨和岗亭,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登记。
医疗站也进行了加固,准备了备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防万一。
陆星辰带领的技术团队不仅加快了探测仪的生产,还在根据地内的关键位置安装了一套简易的预警系统。
这套系统由多个感应装置组成,一旦探测到异常的人员活动或可疑信号,就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周边的部队和人员提高警惕。
同时,他们还在研究对日军通讯干扰的具体方案,试图找到日军通讯频率的漏洞,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