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日军的反扑后,张浩的根据地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
然而,张浩并未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才能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计划进一步拓展根据地的版图,同时深化内部建设,提升整体实力。
在军事建设上,张浩决定组建一支现代化的空军部队。
他凭借在系统中积累的大量战功点,兑换了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教官。
在云州城的一处开阔地带,一座临时的飞机制造厂迅速建立起来。
工人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按照系统提供的精确图纸,制造出一架架性能优良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与此同时,从部队中挑选出的一批身体素质过硬、反应敏捷的年轻士兵,开始接受严格的飞行训练。
飞行教官们不仅传授他们飞行技巧,还教导他们如何在空中进行战斗和执行各种任务。
训练过程异常艰苦,学员们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飞行模拟练习,面对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和突发状况。
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咬牙坚持着。
经过数月的刻苦训练,第一批飞行员终于顺利结业,一支初具规模的空军部队正式成立。
为了提升部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张浩又从系统中兑换了一套先进的军事卫星技术。
在陈宇轩等专家的努力下,根据地成功发射了一颗小型军事侦察卫星。
这颗卫星能够实时监测日军的军事部署、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等情况,为张浩的军事决策提供了全方位、高精度的情报支持。
从此,张浩的部队在情报获取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对日军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在人才招募方面,张浩的威名吸引了一位名叫慕容雪的医学科研专家。
慕容雪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擅长研究各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
她来到根据地后,立刻着手建立了一所现代化的医学研究中心。
慕容雪带领着一群年轻的医学工作者,针对战场上常见的伤病进行研究,研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治疗药物和先进的治疗技术。
这些成果不仅大大降低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还为根据地的百姓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