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车前准备跟卫三丫学纺纱,就被婶子刘二花一把揪了起来。
\n
婶子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女人干的事,不是你干的活!你是干大事的人,只要多想点好办法让咱们多赚点钱就行了!”
\n
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李青林想在短期内改变传统思想,最起码现在就行不通。李青林只好苦笑一下,放弃了他男人纺棉纱的宏伟计划。
\n
李青林前世看过一份资料,知道有一种纺纱车可以一次纺三锭,这种纺车可以提高纺纱效率。他本想通过改进手摇纺纱车来实现一次访三锭纱,因为自己不是学机械专业的,李青林研究了一番手摇纱车后,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于是自动放弃了。
\n
不过李青林另外一个改革成功了,那就是省油的灯。
\n
晚上加班需要照明,照明就需要点灯。所有的纱车都摆在一间屋子里,晚上点一盏桐油灯亮度绝对不够,一间屋子最起码要两处照明点才行。
\n
桐油很贵,王秀珍舍不得,便找来不花钱的松明子点上。点松明子虽说不用花钱,可是点起来烟太大,时间久了,屋子里的人满脸都漆黑的。李青林禁止用松明子照明,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因为连人都熏黑了,那纱也会黑,出售的时候卖相不好,人家会压价的。
\n
李青林决定制作省油的灯。
\n
历史上确实有省油的灯,南宋诗人陆游曾经有段文字记录过省油的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磁盏最省油。蜀中有夹层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n
陆游所记录的省油灯是有科学道理的。普通的油灯里的油在点燃时不是完全被燃烧掉的,有一部分又是被蒸发掉的。因为灯芯燃烧同时,也加热了灯盏中的植物油,油温上升灯油就白白挥发了。
\n
李青林家现在用的灯很简单,就是一个铜灯盏放在一个竹架子上,盏里面再倒上灯油、安上灯芯就可以点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