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吃食。一方面女儿家也不富裕,只有吃食能够拿得出手,另外,能够吃饱是这个年代的头等大事,带回娘家吃食是小孩子最期望的。
\n
母亲变戏法似地从篮子里拿出礼物,分给孩子们吃。今年李万全手头宽裕,带的食物比往年多。李万全年前特地买了一小捆“麻烫”(方言:油条),农村的孩子平时都是粗茶淡饭,家长由于经济原因不可能买回家,所以今天拿出来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n
分完了食物,大人们坐下来聊点家务事。母亲对李青林使了个眼色,李青林拉着表哥到里屋说话。
\n
父亲象是压在刘正生身上的巨大石块一样,走进里屋的刘正生长长出了一口气,他热情的和李青林拉起了家常。
\n
李青林好奇的问了问借钱的事,刘正生把经过说了一遍,今本情况和母亲告诉他的没有多大出入。
\n
李青林问他:“他所说的有可能都是假话,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n
刘正生道:“我也不是一时头脑发昏,也是在谈话中试过他的。第一,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得出来他是个正派人;第二,他应该是个生意人,或者很熟悉买卖方面的人;第三,他还留下了信物,说以后会拿钱来赎。”
\n
李青林问:“他熟悉哪方面的买卖?”
\n
刘正生道:“棉纱棉布方面就不用说了,完全是行家里手,另外,他还对洋火生意精通。”
\n
自从一八四零年大清朝被洋人用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以后,大量的工业产品进入到中国。这些西方工业生产的产品在中文里本来没有名称,国人便简单冠以“洋”字,比如: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煤油叫洋油,还有什么洋钉、阳漆、洋车之类,数不胜数,连上海的花花世界也简称“十里洋场”。
\n
刘正生接着说:“我们万通商号这几年经营上海鸿生火柴公司的鸿生牌洋火,销路一直很好,就是价格被日本洋火价格压得很低,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