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初有成效,朝廷开源节流,国库渐丰、漕运、水利、兵事皆有所成,若非故太子出现意外,朝廷的财政也不至到现在这个地步——”
\n
“说重点!”郑宏吉暴躁道。
\n
李达心中一凛,道:“故太子监国,陛下为皇长孙时,也曾监国近十年,自然明白国策的改革有多艰难,上有所动,下未必有所效,本该施令的各地官员反倒成了阻碍,所以能在短短四年改革有成,除了执政者的坚定意志和手腕外,同样还有开明官员、朝野各种力量的帮助,太子殿下重用文党,并启用名闻天下的江南三杰为参谋,不得不说是一个妙笔。”
\n
“但太子到底不是皇帝,如此重大的变革,太上皇不可能不知晓,虽然太上皇看似不管世事,但至少默认了国朝改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暗地里支持了改革,陛下请看江南三杰的资历。”
\n
郑宏吉重又看了奏折,渐渐的,眉头皱了下来。
\n
“舒先生、柳元芳毫无疑问是故太子提拔而起,杨少保看似也是这样,但陛下再看起居注——”
\n
杨化坤:臣与太子出游九省之地,以善恶定神性,并巡查龙脉,以防不测。
\n
“这能说明什么,这不正说明杨化坤正是父、故太子心腹。”
\n
“陛下,太上皇三十年不上朝,朝政却没有多大变动,靠的是什么,一为阳司,二为禁军兵马!”
\n
“龙脉、龙司是皇家才知道的隐秘,杨少保却能有资格参与!”
\n
“前兵部尚书青铜为太上皇亲信,提拔他的却也是杨少保!”
\n
“神武革新失败,江南三杰一入狱、一逃亡,只有杨化坤保住了爵位,只是归隐返乡。”
\n
“依臣的猜测,杨少保表面上是故太子的人,但其实是太上皇给故太子的暗中助力,也可以说是监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