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听我的。”
女儿从小就颇有脾气,和德音完全不同,德音小时候随徐太夫人出去走亲访友甘之如饴,徽音不愿意去谁家,就是拉着马车都不肯走的人,态度坚决,被人说古怪也只管坚持自我。
后来,女儿读书之后,对事情的看法远远在她们之上,反而是她要听女儿的了。
崔月环也只好住嘴,回去和荣嬷嬷说起,也是很担心。
荣嬷嬷反倒劝她:“二奶奶何必担心,咱们二舅爷即便这次考不中,但依着咱们的关系,将来必定也能合王爷的意。俗话说的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外面的人再才高八斗,也没有亲戚好用。”
“是这个理儿。”崔月环听了也是松一口气。
崔、辛两家消停了,徐家也是求到徐太夫人这里来了。徐氏的亲兄弟原本在魏王处任职,后来魏王故去,他就回本籍来了,东海徐氏也是大族,自然也想得到重用。
徐太夫人不了解外面的形势,还兀自答应:“我和侯爷说一声就是了。”
她还当真和郑放说了,但郑放是左耳进右耳出,答应的好好地,出去就忘记了。这几天王爷女婿派他去豫州、兖州做钦差,女儿悄悄交代他那里驻守的刺史若有不妥,让他捏住把柄回来再跟王爷说,他这次差事若是办好了,王爷准备把冀州的两千石食邑给他,他哪还能记得别人的事情啊。
郑放穿戴一新,告别李澄,去了豫州和兖州。
他一走,徽音就给了李澄一拳:“你可真坏,把我爹派去,那是老鼠进了米缸。别人好酒美女一招待,他哪还记得自己是去干嘛的啊。”
“我就是要这样的效果,你说我若真的派一个刚正不阿的去了,那上上下下的人逃脱不了干系。你父亲一家把那么一大块土地送给我了,原本我就想着给食邑给他们。以后若有一日我真的有天下了,自然就更多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