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走下眺望台,来到分金亭沉吟良久,王伦取来笔墨,在信笺上奋笔疾书:"贤弟,务必紧盯高俅府邸,尤其留意其调兵动向。若有异常,不惜一切代价速速来报。王进乃忠义之士,我等不可坐视不理。"写完,他重重盖上印信,仿佛要将心中的担忧与决心一同封印。
与此同时,梁山泊上喜讯不断。经过反复研究摸索,改良后的兵器终于定型。王伦将新刀命名为“梁刀”,取自梁山之名;又下令购入大量棉花,在其中嵌入铁片,制成独特的甲胄。看着崭新的甲胄,王伦满意地点点头,当即便安排按照流水线分段制作。
恰逢梁山粮食大丰收,加上细盐生意与临渊娘的买卖异常火爆,财源滚滚而来。王伦用这些钱财大肆购置粮草、铁器、棉花,不断积蓄力量。他还向柴进修书,希望能帮忙购置马匹。很快,在柴进的运作下,联系到了几个走私马的贩子。虽说辽国将马匹视为战略物资,严禁外流,但王伦还是费尽周折,购得二十多匹马,心中大喜。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九月。王进在教史进半年武艺后,拜别史太公,带着母亲继续踏上行程。王进和母亲刚离开史家庄。其中史家庄却有一个小仆人却心怀不轨,在一个深夜偷偷离开了史家庄,径直跑到高俅府邸告密。高俅得知消息后,狞笑一声,立刻点齐一百士兵,杀气腾腾地出城而去。
朱贵得到消息,一边派人跟踪小仆人,弄清楚身份,一边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往梁山泊。几天后,王伦拿到消息,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这伙兵丁怕是冲着王进去的,那仆人恐怕是告密的。高俅心狠手辣,王进此番怕是凶多吉少。”王伦越想越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他对王进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也担心高俅会痛下杀手,毕竟原着中王进后来没了音讯,极有可能已遭高俅毒手。
王伦当机立断,击鼓议事。聚义厅内,众好汉听到鼓声,瞬间涌入。王伦将王进与高俅的恩怨、高俅的报复之举,详细道来。众人听罢,义愤填膺,纷纷大骂高俅:“这狗贼刚当上太尉,就公报私仇,真是小人!”
“兄弟们!王教头乃忠义之士,此番身陷险境,我等绝不能坐视不管!”王伦高声道,“但此次行动凶险,我点广惠、孙安、乔道清三位兄弟,带五十喽啰前去救援。新制的梁刀、甲胄皆带上,再备十坛临渊酿、五坛医用酒精,打着临渊居的旗号,直奔延安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伦一一安抚跃跃欲试的众兄弟,众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二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