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费,随着老刘去县城了。
一路上,不时的就能看到一伙人快步走着,偶尔的还能看到驴车。当然也有如同王言三人组这般,去县城见识大集的知青。甚至其中不乏女知青的身影,只是相对男知青少了太多罢了。
老刘等人一路走,一路都能遇见熟人,嘻嘻哈哈的招呼着。
“真热闹啊,这还没到县城呢,就见了不少人了,县城里还不得人山人海啊。”余明感叹了起来。
老刘哈哈笑:“平常哪有这一圪堆的人,这是到了年根儿,累了一年,过年可得好好过呢嘛。”
“是这么个理儿。”李奎勇点着头。
众人脚步不停,大步悠着走。王言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他同老刘打问了许多情况。
“老刘大哥,我听说下边的公社都搞副业,咱们公社做什么?咱们大队有没有副业?”
“咱们公社穷,不过有一个煤矿,还有个铁矿,矿算是县里的,咱们公社挖出来,挣些辛苦钱。另外咱们社里还种些烟叶,除了卖给市里的卷烟厂,还能剩下一些,咱们公社的旱烟那可是好卖的很,县里人都爱抽。”
“完啦?”
“啊!”老刘不解的看着王言,“还想有甚?这就不错咧。”
王言笑问:“我的意思,没有自己做点儿甚,拿到集上去卖?”
县里的大集,就是各个公社的互通有无么,再加上市里生产的一些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五金、糖、布、棉等等的生活物资,过日子用的也就是这些了,其他的也没什么必须的。
而除了必须的,非必须的东西就注定了勤劳的农民们买得起也轻易舍不得买。
“有啊。”老刘点着头,“林坪有红逃黍(高粱)酿的酒,县里人挺爱喝,他们大队可是不少挣啊。”
见王言等着下文的样子,老刘摇头了:“没咧,这就不错咧。你想啊,王同志,咱们这穷哇,人们都饿肚子可,哪有别的产出?有产出哪买的起?又用不上什么东西。
你说说,穿鞋嘛,自家婆娘会做,衣服嘛,扯几尺布回家自己缝,也就买一些酱油、盐,给家里娃娃买糖球,这就行咧。有钱也是买肉哇,什么都没有吃肉香。”
王言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老刘接着说道:“王同志,你是有手艺的,到哪里都饿不着。”
“那是,刘哥,你别以为我言哥只会木匠活,会的多着呢。”
“还会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