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昭寒走到廊下避风处,小心地拆开火漆封口,抖开里面同样精致的信纸。
信上的字迹娟秀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写信人的用心。
她看得仔细,唇角一直噙着温暖的笑意。
信里是章姨娘一贯的温言软语,先是恭贺新禧,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府中近况:
女儿无瑜跟着绣娘新学了几个花样子,绣了幅小小的岁寒三友图,虽然稚嫩,却也用心;儿子无尘在国子监得了师长几句夸奖,课业上似乎开了点窍,章姨娘字里行间满是做母亲的欣慰与满足;又说起府里新添了几盆水仙,开得正好,香气清幽……
这些琐碎的家常,在洛昭寒看来却格外熨帖。
她与章姨娘,一个是将门嫡女,一个是将军府里谨小慎微的姨娘,身份背景天差地别。
然而机缘巧合几次接触,又因着书信往来,竟在字句间生出一种奇妙的相知之感。
章姨娘的坚韧与温柔,让洛昭寒真心将她视为一位可敬又可亲的长辈,一位难得的知己好友。
隔着信纸,她仿佛能看到章姨娘坐在暖阁里,就着明亮的窗光,带着浅笑写下这些文字的模样,心中不由得为这位朋友安稳和乐的生活感到由衷高兴。
信纸翻过一页,末尾处,章姨娘的笔迹似乎比前面略显匆忙,像是临时想起什么,又匆匆添上的:
“另有一事,思忖再三,恐扰小姐年节心境,又觉不该隐瞒。大少爷谢无岐于腊月廿八携柳氏月璃突然归府。将军震怒,本欲即刻逐出,夫人闻讯哭求,又值年关将近,阖府上下皆在,将军终究不忍亦不愿在此时闹得阖府不宁,天翻地覆。
大少爷在将军面前长跪陈情,言辞恳切,姿态极低。将军默许其暂留府中。夫人因此事,被将军暂时解了禁足。府里决定,今年除夕,一同守岁用年夜饭。妾身冷眼旁观,大少爷此番归来,性情似收敛许多,于将军面前说了许多软话,亦肯低头。
柳氏则异常乖顺,沉默寡言,几无言语。府中气氛颇为怪异。妾身心中总觉不安,特告知小姐,望小姐心中有数,年节安康。”
洛昭寒唇边的笑意瞬间冻结。
她的目光死死钉在那几行新添的字上,手指无意识地收紧。
“呵……”
一声嗤笑,毫无预兆地从洛昭寒喉咙里滚了出来。
这笑声里没有半点温度,只有讥讽。
廊下的冷风似乎更刺骨了些,卷着未贴完的碎红纸屑在她脚边打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