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曹大林就套好了爬犁。
昨晚收拾到半夜,把剩下的皮子都捆扎好了,还带上了那对精心打磨的野猪獠牙。
黑豹似乎知道要出门,兴奋地围着爬犁打转。
"路上小心。"李桂芝往儿子怀里塞了个布包,"烙饼夹肉,路上吃。"
曹德海叼着旱烟袋,往爬犁上又加了条麻绳:"县里人多手杂,把东西捆结实点。"
曹大林点点头,把猎枪也带上了。
这年头路上不太平,虽说改革开放了,但山路上偶尔还有劫道的。
晨星还未褪尽,爬犁已经"咯吱咯吱"地碾过积雪,向三十里外的县城驶去。
黑豹跑在前面开路,时不时停下来等主人。
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曹大林把狗皮帽子往下拉了拉,呼出的白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霜花。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远处出现了县城的轮廓。
低矮的砖房簇拥着几栋三层小楼,最高的建筑是县政府的灰砖大楼,顶上插着面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城门口的墙上刷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大红标语。
几个戴红袖章的人站在路边,检查进城的农民。
曹大林把公社开的证明揣在兜里,从容地赶着爬犁进了城。
县城比曹大林记忆中热闹多了。
上辈子他残废后很少进城,印象还停留在七十年代末的萧条景象。
如今街道两旁摆满了小摊,卖什么的都有——山货、日用品、甚至还有走私来的电子表。
曹大林先去了国营收购站。
柜台后面坐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正打着算盘对账。
"同志,卖野味。"曹大林把爬犁停在门口,开始卸货。
眼镜男抬头看了一眼,顿时来了精神:"好家伙!这么多!"他拿起一块肉仔细检查,"嗯,放血放得干净,油脂也刮得不错,没异味。按一等品收,十七张完整的野猪皮,按大小给了一百九十元。曹大林接过厚厚一叠钞票,手指都有些发抖——这可是1983年,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四十元!
"小伙子,还有好东西没?"眼镜男推了推眼镜,压低声音,"熊胆、鹿茸什么的,价格好商量..."
曹大林摇摇头,却从怀里掏出那对野猪獠牙:"这个收吗?"
眼镜男眼睛一亮:"哟!这可是好东西!"他接过獠牙对着光看了看,"完整无缺,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